细说“一片红”邮票(二)

发布:2011-11-1 12:39:23  来源:哈尔滨百姓网-收集整理  浏览次  编辑:佚名
2001年6月22日总594期《中国集邮报》头版头条刊登:《万维生说“全面胜利”与“一片红”无关》
  “近年来,众多新闻媒体纷纷将未发行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全面胜利万岁》(俗称‘全面胜利')邮票称作《全国山河一片红》(俗称‘一片红')邮票第一稿。5月31日,在中国邮票博物馆召开的《中国邮票史》(第七卷)书稿终审会议上,著名邮票设计家,《全国山河一片红》邮票设计者万维生语惊四座,他指出:未发行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全面胜利万岁》邮票根本不是《全国山河一片红》邮票的第一稿,真正的《全国山河一片红》邮票第一稿出他本人收藏,没有亮相过。……万维生告诉记者,登上新中国邮票知名度顶峰的未发行邮票《全国山河一片红》,自1968年11月25日问世30多年来,围绕它的研究从未间断过。但许多集邮者的研究都是在错误的前提下进行的,即《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全面胜利万岁》邮票是《全国山河一片红》邮票的第一稿。实际背景为:《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全面胜利万岁》邮票是计划于1968年10月1日发行的党的‘九大'邮票,由他、邵柏林和尹定邦设计;由于种种原因,《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全面胜利万岁》邮票没有发行,但它和《全国山河一片红》邮票完全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万维生透露,《全国山河一片红》邮票第一稿图案为扛着领袖像游行的工农兵群众,图稿上并没有后来引起争议的中国地图”。
  这条消息公布后,影响很大,但仍有少数集邮者将信将疑,因为已经形成的“定论”对他们的印象太深。于是,出现了对万维生本人质疑的措词严厉的文章(见 2002年7月27日《集邮报》载黄继光文)。文中说: 何谓“第一稿”?我的理解是,万先生说的“第一稿”与《中国集邮史》说的“第一幅图稿”应是同一涵义——不是指邮票设计者在构思、设计过程中画的草图,而是指已经完成设计并印成样票送审待批的图稿。万先生在《“大一片红”探秘》的访谈中曾说过:“由于当时社会秩序较混乱,邮票审批十分困难,图稿上报后不能按时得到审批,要等待一段时间。为做到及时配合宣传,邮电部军营会就采取先印出样票再送审的办法,印制了一批横票。”这个说法符合“文革”的史实,多套“文”字邮票都是采用“先印样票再送审待批”的办法。既然如此,万先生至今秘藏的“第一稿”应当也曾印过样票送审,但为何这件实物二十多年来一直未见未闻?假若万先生的“第一稿”未曾印过样票只是原始画稿,也就是《中国集邮史》中说的“经过一个星期的反复修改”中的一幅未采用的草图而已。看过《中国邮票设计家邮票图稿选》一书的朋友都会发现,每一套已发行的邮票往往是在多幅设计图稿中筛选的。落选的图稿可以反映设计过程,但不能与珍邮本身划上等号,这是起码的常识。
  该文以《中国集邮史》为据,不相信万维生的说法,指责万维生缺乏常识。之后遭到一些相信万维生的集邮者的驳斥。但作者仍然固执己见。
  万维生是福建泉州籍的著名邮票设计家,国家邮票印制局高级工艺美术师。1955年自鲁迅美术学院毕业后即从事邮票设计工作。从他设计的第一套邮票特20《农业合作化》(1957年发行)算起,他已设计了50余套邮票150枚。
  提起“一片红”,万维生只是平淡而谈:“这枚邮票成为孤品、罕品,并非构思新颖、设计独特,而是特定历史的产物,加上人为的宣传,媒体炒作,渲染,成为众人皆知的邮品了。”   他认为“一片红”不是他的代表作,只是认定外传票量不大,估计超不过1000张。对于邮坛有人对他批评甚至攻击,他不屑一顾,因为事实是最好的回答。
  2003年:“全国山河一片红”邮票图稿揭开神秘面纱
  人民网2月16日电 曾引起无限猜测,至今未公开过的珍贵邮票“全国山河一片红”第一图稿昨日首次在泉州揭开神秘面纱。
  作于文革时期,三易其稿,发行后又被收回、曾引起各界无限猜测的珍贵邮票“全国山河一片红”第一张图稿,15日上午在泉州万维生邮票艺术馆开馆典礼上首次揭开其神秘面纱。该邮票作者,泉州籍著名邮票设计者万维生先生向记者透露说,中国邮票博物馆副馆长朱彤闻讯后,专门为此飞赴泉州。
  据了解,万维生邮票艺术馆是我国第一个收藏、展出个人邮票设计作品的专馆,其总建设面积3500平方米,总投资500多万元,主体建筑五层。
  据了解,万维生先生出生于日本,成长于祖籍泉州,他潜心研究,终成邮票设计名家,享誉海内外。他创作设计的“儿童”“天鹅”等许多邮票都成为集邮界人士争相收藏的珍品。据他自己说,“全国山河一片红”曾三易其稿。第一稿作出后,因故没有被批准,于是万先生按上级的要求做了修改,但第二稿审批通过并付印后,又因故没有发行,直到第三稿付印发行后,又被收回。因这张邮票流在外面的不多,许多人便争相收藏。
  近几年,“全国山河一片红”邮票一再出现在拍卖会上,身价高得令人咋舌。原价一张仅8分钱的第三稿被炒到一张十几万,第二稿更被炒到一百多万,而第一稿从来没有对外公开过。
  据万维生自己透露,这第一稿还是文革结束后他无意中找到的。早在五六年前,中央电视台得悉“全国山河一片红”的首稿被发现后,就曾到过万维生家想拍摄专题,但万维生没有同意,后来,中国邮票博物馆希望将之收藏到博物馆内,万维生也没有同意,还曾有广东人士想以高价收购,但最终都是无功而返,而且谁也没有看到这张首稿的真面目。
  15日上午,万维生将毕生创作的精品及自己收藏的名家佳作一百多件全部捐赠给家乡,特别是“全国山河一片红”的全部三份图稿,都将作为镇馆之宝,全部留在泉州。
  这篇报道澄清了黄继光等人迷惑不解的内幕,说明万维生无私奉献家乡的高风亮节,也说明《中国集邮》与《中国集邮报》报道的准确。按此报道,第一稿未被通过,修改后第二稿打出了样张,第三稿印成了邮票,那么,此次万维生捐出的乃是第一稿草图或者说是“送审图”,既不是样张,也不是邮票,该报道将草图等同邮票论价值,似乎不妥。其历史文献价值,要看拍卖实价。可以类比的有“文12毛主席去安源”油画原作,拍出了560万人民币的高价,但泉州博物馆作为镇馆至宝,是决不会拍出的。
  片红第一稿图的亮相,解决了一些悬念,依然给人们留下一些问题,例如到底为何被否决,是谁否决,为何第一稿、第三稿都没有林彪出现,唯独第二稿有林彪?第一稿有样票吗?今后文票史上如何评价第一稿?此消息在海外反响如何?万维生为何不将三幅图稿特别是第一幅图捐给国家邮票博物馆?而且不参加邮票博物馆的专门展览?更耐人寻味的是,为了一睹第一稿图的芳颜,邮票博物馆馆长竟然要亲自不远万里飞到泉州。真是新闻中还有新闻啊!
  文革邮票,以其奇特时代而导致其具有特别的收藏价值,而以“片红”为代表的“文四宝”,又具备了在短暂时期珍邮集中的特点,在商品经济时代,这些珍邮的升值潜力,引起众多趋利者和猎奇者的热烈追求,从而演绎出无数一夜暴富、谋财害命和制假贩假的故事,只要这些邮票存在于世上,这些故事就会像传说中的“阿里巴巴”财宝一样,永远讲不完。

相关文章

哈尔滨百姓网推广链接[一]
哈尔滨百姓网推广链接[二]
关于我们 | 广告投放 | 用户帮助 | 用户注册 | 留言反馈 | 网站建设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Reserved 2008-2009 0451bx.cn 哈尔滨百姓网 版权所有
黑ICP备08101926号  我要啦免费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