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说第八套普通邮票

发布:2011-11-1 12:40:31  来源:哈尔滨百姓网-收集整理  浏览次  编辑:佚名
一九五五年三月一日,我国实行币制改革,并在同一天开始兑换和使用新币。为了满足币制改革后邮政通信票的供应,经原邮电部门批准,并下发了207号文件,决定一九五五年七月十六日发行一套新人民币面值的普通邮票,它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发行的第八套普通邮票,集邮界简称为“普8”。
  由于普8发行时正处于新、旧币制交替的特殊时期,邮电部又没有自己的邮票厂,更重要的是新人民币已开始在市场流通,而邮政部门却无新币邮票供应。为了应付这种被动局面,普8邮票不得不在二个印刷厂印刷。同年(具体日期无定论,但肯定迟于普8邮票的发行日期),邮电部门为了保证平信8分面值邮票的供应,又委托上海印刷一厂加印“冶金工人”票,(原邮电部207文件无此票)上海版“冶金工人”与北京版“冶金工人”暗记、版铭、齿孔均不同,集邮界称其为“普8甲”。自建国以来,印刷邮票都是一套一厂,像普8这种一套邮票三厂印刷的现象,在中国邮票发行史上是史无前例的。
  普8发行后,由于使用量大,邮票发行部门不得不多次加印,而不断加印促使邮票印版损耗的加剧,并在邮票用纸、刷色,以及齿孔等方面出现差异。这种差异在使用量最大的“冶金工人”票中表现尤其突出,这就为集邮爱好者研究普8,提供了一个重要课题。
  笔者自几年前开始收集研究普8以来,就非常关注集邮报刊介绍普8的文章,但发现这方面的文章太少了,99世界邮展和2001年南京全国邮展,笔者认真观看了几部普票邮集,都没有发现真正称得上变体或小变体的普8邮票。齐齐哈尔有一位研究普8的邮友陈维春给我来信,说从来没有看到过一部重量级的普8的邮集。与近几年发行的普票相比,普8确定称得上是一套中规中矩的邮票,但由于普8冶使用时间长,发行量太大,它的变异现象就比较严重。收集、研究、发现这些变异票,能使我们更了解普8邮票在发行、印刷方面的情况。
  (一)“普8冶”的齿孔和用纸
  建国以来发行的普通邮票,几乎每套都存在着光齿、毛齿现象,但数量绝对不多。普8冶是个例外,毛齿票所占比例超过50%,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笔者经过对大量实物观察,认为是邮票用纸不同造成的。
  1984年第3期“集邮研究”刊登白而强先生发表的《新中国普通邮票的印刷》一文,白先生认为造成光齿与毛齿有二个原因。一是纸质关系,二是与打孔器有密切关系。他认为打孔器一次要打多张纸,当打孔针变钝时,上面的纸尚可打出完整的齿孔(光齿),中间的纸就多为毛齿,下面的纸则可能成为盲齿。
  对第一个原因我十分赞同,从笔者收集大量的信销票来分折,普8冶共用过三种纸。第一,白纸,这种纸纸质坚韧,用手弹有铿铿声。第二,白薄纸,这种纸纸质发软,很薄,有透明感。第三,米黄色纸,这种纸纸厚色黄,即是新票也给人一种陈旧感,这种纸绝对不是用来印制邮票的。笔者通过对实物分析,发现白纸印刷的邮票几乎全部是光齿,而白薄纸和米色纸基本都是毛齿。由此得出结论,邮票用纸决定了邮票齿孔状态。那些纤维短,纸性绵软,湿度大的纸是产生毛齿的重要甚至是唯一的原因。
  印刷“普8冶”的是中国近代印刷公司,经查有关资料,该厂是第一次承印邮票。质量较好、专门用作印制邮票的白纸,因种种原因可能不会满足供应。再加上普通邮票印刷的随意性,急用时用其它纸张替代几乎是不可避免的。这就是“普8冶”有三种用纸的原因,也是产生大量毛齿的原因。
  对白而强先生说的第二个原因,笔者不敢认同,打孔器稍一变钝,即可出现大量的毛齿和盲齿,这不可能。解放初期打孔器都是人工操作,他们在印刷过程中随时都要检验,而且又有专门的质检员。在当时印刷邮票是政治任务,相当于印制人民币,是相当严肃认真的工作,怎么能频繁地发生这种现象。另外,打孔器一次要打四五张纸,这不是普通邮票,同期发行的纪特邮票也是人工操作,也是一次打四五张纸,这些纪特邮票为什么没有出现毛齿和盲齿,这无法解释。
  普8邮票(也包括其它普通邮票)出现大量毛齿现象,是普通邮票的特点所决定的。它的特点就是发行量大,使用时间长,印刷时间限制不严格,随需随印,这些特点决定了它不可能使用一种用纸,特别是在特殊时期发行的普8邮票。
  (二)邮资图案变异
  许多集邮者为收集不到一枚普8变异票而头疼,但笔者却在藏品中发现一枚邮资图案变异票,该票冶金工人下巴处有一小部分漏白。中国人民邮政国字内“或”下边一横变长。造成这种变异的原因大概有三。
  1、邮票印版经长期使用,造成印版局部破损,使印版上的局部图案或文字变形。
  2、修整母模时造成的。
  3、压力不均。在拼版时未将每块版调整到同一水平上,造成印刷压力畸重畸轻或倾斜,印出邮票清晰程度不同。
  以上三种原因都可能产生图案与文字变异,但笔者略倾向于第三个原因。
  (三)票幅变异
  笔者在数年前曾看到过一篇文章(记不得出处),说“普8冶”票幅有长幅、短幅之分。其实在我的藏品中不仅有长、短票,而且还有宽、窄票。长幅票票幅为25mm,短幅票为23mm。宽幅票票幅为22mm,窄幅票票幅为21mm。差异虽然不大,但出现在只有姆指大的邮票上面,确实是难得的。对票幅差异产生的原因,笔者深感力不从心,因为毕竟不是专业人士,也没有机会接触这方面的专家,所以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有待于继续研究,也希望同好来指点迷津。
  (四)普8邮资明信片
  普8片的全称是“普8型陆军战士图普通邮资片”。也有目录称它为“普8型军人图邮资明信片”。近几年,邮政部门为了便于集邮爱好者收集、整理,把普片按发行时间顺序编了号(给邮票、邮品编号是国人的习惯),笔者认为编号要有权威部门来确定,不能你编一个号,我也编一个号,这样容易造成混乱,而且极不严肃。就拿普8片来说,笔者最早看到给它编号的是中国邮票总公司邮票价格表(1993),编号为PP6,此编号沿用至今。1999年由新世纪出版社出版,陈志深先生编写的《中国片封简图鉴》,给普8片编号为PP5。2001年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的《新中国邮资封片简目录》(狄超英编)给普8片的编号是PP4。三本书三个编号,应该相信谁?作为集邮者,我更愿意叫它的真实名称“普8型陆军战士图邮资明信片”。
  关于普8片的发行情况,笔者估计该片曾多次印刷,因为币制改革,特别是在旧币邮资片简停止使用后,国内新币邮资片只有普8片,使用量肯定会增大,它究竟有几种版式一直没有定论。“集邮”1983年第10期刊登赵邦伍先生《新中国邮资明信片一览表》,该表列出普8片有二种版式,第一版刷色绿色,第二版刷色浅绿色,但赵先生没有提到二版之间的其它差异。陈志深先生在《中国片封简图鉴》一书中,也说普8片曾多次印刷,并可分好几个类别,但差异却只有刷色的深浅之分。笔者认为依据刷色的深浅,把普8片分为不同版式很不科学、不严谨,也没有说服力。邮学家吴风岗先生曾经说过:“有些使用时间较久或需要量较多的邮票,由于多次加印或由不同厂家承印,印刷色往往会有差异,甚至同一批印刷的邮票,有时也因油墨本身或调配上的原因会有差异。”(实用集邮辞典109页)。在邮票和邮资片中刷色深浅不同的现象较普通,例如:“普8冶”票的刷色就有深有浅,民居票、长城票刷色深浅现象也很普遍。总不能把这些邮票说成不同版式吧?邮资明信片也同样,在笔者收集的92贺年有奖明信片中,有的没有底色,有的甚至变成白猴。没有人把这些邮品说成是不同版式。
  由于普8片大量被使用、消耗,目前邮市上已很难见到,在笔者收藏的数十枚普8片中,就发现一枚实寄片,其文字、图案、片幅都与其它片不同,现介绍如下:
  1.邮资图变异:在解放军战士军帽下方,有一明显凹处,就象邮票的齿孔,而且线条不流畅。笔者认为,这种变异决非印刷所致。
  2.版幅变小:经测量,原版片幅是135×88mm,而该片片幅为134×87mm。
  3.文字变异:邮资图右边“售价伍分”四个字有三个变体。(“价”字被涂,无法观察,)
  4.片正面中间文字“右边只写收信人姓名地址”变小,笔划变细。
  5.原版纸质薄而硬,再版纸质厚而软。
  根据以上变异现象分析,笔者的结论是:该片在大量印刷期间,肯定原版破损严重无法修复,而又重新制版。否则,以上变异无法解释。
  普通邮票不普通,这在集邮界内已形成共识。2001年南京全国邮展,陈国成先生的“中国人民邮政普通邮票”和吕景新先生的“新中国旧币值天安门普通邮票”一举获得大金奖,更激起了国内集邮者研究新中国普通邮票的兴趣。笔者便是其中之一。由于水平有限,虽然收集到实物,但对有些差异产生的原因至今思而不解。笔者真诚希望邮界同好助我一臂之力,弄清普8票片差异的真正原因。

相关文章

哈尔滨百姓网推广链接[一]
哈尔滨百姓网推广链接[二]
关于我们 | 广告投放 | 用户帮助 | 用户注册 | 留言反馈 | 网站建设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Reserved 2008-2009 0451bx.cn 哈尔滨百姓网 版权所有
黑ICP备08101926号  我要啦免费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