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沈绣

发布:2011-10-30 20:27:16  来源:哈尔滨百姓网-收集整理  浏览次  编辑:佚名

  中国的四大名绣是苏绣、湘绣、蜀绣、粤绣。而苏绣又因其工整、细腻、雅洁、精致的传统特色名列四大名绣之首。沈绣就是在苏绣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仿真绣艺术。她的创始人为著名刺绣艺术家沈寿。

  沈寿原名沈云芝,号雪宦,苏州木渎人,后定居南通。其作品多次在国际上获奖。曾先后在苏州、北京、天津、南通设立刺绣学校传授技艺,并将自己的绣艺口授张謇,由张謇执笔出版了较完整的一部刺绣理论著作《雪宦绣谱》。

  沈寿的刺绣艺术风格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她从艺开始到去日本之前(1881—1905年),这期间为典型的苏绣风格,其代表作有《八仙上寿图》(此作品是为慈禧太后祝寿而绣,并得到慈禧的赏识,赐“福”、“寿”与余沈夫妇,沈寿才把原名改为寿)、《罗汉图》、《花鸟》四屏条等(现藏苏州博物馆)。《罗汉图》人物面部表情丰富,栩栩如生。绣面用针严谨、丰富。纹饰清晰,图案灵活多变,用线的精细、针法的处理、润色都达到了苏绣艺术的效果。而更能体现其艺术风格特色的是沈寿创作的第二阶段(1905-1921年)仿真绣的独创。沈寿用中国传统刺绣来表现欧洲油画、摄影,突破了以传统书画为原稿,用刺绣针法来表现西画的创作艺术,将欧洲油画的用光用色、日本美术绣的用针融入到中国苏绣之中,用丰富多彩的丝线调和色彩,来表现作品自然的光泽。首创旋针、虚实针来表现物体的肌理,使作品色调柔和自然、丰富多彩、变化万千且耐人回味,故又称为美术绣。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品有《耶稣像》、《意大利皇后像》、《女优贝克像》、《维纳斯像》、《蛤蜊图》等。

  从仿真绣的作品中我们不难看出沈绣的两个重要的艺术特点:

  首先是用针。在用针方面沈寿改变了以往刺绣中平铺直套的针法而是根据物象的肌理旋转用针,其特点是按自然物的形状旋转铺绣。比如绣一棵曲曲弯弯的树,大海的波浪、漩涡、人物面部等,更能体现物象的质感。但绣时比一般的针法难些。用接针的方法旋转而成,旋转时针角要短才能旋转自如,不露针迹。同时还要依据画面的肌理不断变化旋转的丝路。在《耶稣像》中有很明显的艺术表现。其次,沈寿用虚实针、散整针巧妙并用,根据画面的需要绣制,起到画龙点睛之效。

  相比之下传统的苏绣用针采用平铺直套,虚针、实针、散套各其所用,特别是在表现人物的头发、羽毛这些难度较大的作品上表现力就显欠缺,没有仿真绣灵活逼真。沈寿在《雪宦绣谱》中对旋针、虚针、套针、接针、长短针的运用都详细进行了讲解说明,并指出宜用之处。如绣狮子形态的狗、猫。树上的鸟、平地上的锦鸡,它们的羽毛松、软、细,可采用接针、散针、套针、施针、虚针、旋针来表现实物的质感。她还把过去苏绣的绣法,和她所讲的仿真绣进行了比较:“则昔之绣鸟兽,用套针,翎翮乃用丝针,其失也光而钝、齐而板。后因仿真变化之。加施针于套针之上,而后毛羽有森竦活泼之致矣。”这段话的意思是传统的套针、施针运用效果不理想,而她将套针、施针结合运用,绣制实物时就显得生动有趣了。书中还特别强调绣制人物肖像时也是同样的道理。“绣摄影像亦无定也,惟像所必肖处而异焉,亦余始也,故曰针法之用无定也”。主要也是说明针法在人物肖像上的巧妙运用。“色有定也,色之用无定,针法有定也,针法之用无定,有定故常,无定故不可有常,微有常弗精,为无常弗妙,以有常求无常在勤,以无常运有常在悟。”努力追求不变之中的变化,悟出其中的道理,这需要长期的实践与灵活掌握的悟性。这些刺绣原理与我国传统的绘画理论相一致,绘画也主张“画无定法”。石涛说:“至人无法,非无法也,无法而法为至法。”王安石在《学说》中说:“惟先距度森严,而后超神尽变,有法之极,归于无。”这些理论可谓深入堂奥,得画中之三味。沈寿的这些刺绣理论和传统绘画理论有异曲同工之效。绣谱中所提的“肖神”与绘画的“传神”是同样的道理,绣针就好似画家手中的笔,线如同画家所用的颜料,略加几笔或几针,画面就显得精神与传神,这些原理看似简单,想要达到预期效果却不是常人所能为之。沈寿将绘画原理同时灵活运用到刺绣艺术中,也是沈绣艺术的特点。

  其二是用色。刺绣中的用色首先是用线。沈寿从日本刺绣中考察发现日本的绣线是根据画面的要求染线配色,这对绣线的颜色要求较高,绣线的颜色似油画颜料,一种颜色以浓淡色差之分有十几种之多。比如红颜色有中红、深红、砖红、绛红等,沈寿对传统的相对单一的绣线进行了补充,她说:“今所用之色大别七,为红、黄、青、绿、紫、黑、白。析之则每色之中深、浅、浓、淡各有十余至二十余色之多。又析之则每色之极淡者,皆可与白相接。虽百数十色不能尽也。”这段话是说刺绣的基本颜色分七种,但一种颜色从深到浅有十几种甚至百种。丰富了绣线的表现力。《雪宦绣谱》中沈寿对染线还设置了色阶表,一直沿用至今。原南通工艺美术研究所是沈绣的重要研究机构,设有专业的染线车间,根据作品要求染线,颜料所能调出的颜色绣线都能表现。充分体现了仿真绣艺术用色的特点。

  刺绣中追求光的效果同样在于用线。沈寿曾这样阐述光与色的运用:“面光者色浅,背光者色深,侧者酌深浅之中以取和。”“言乎色,若余绣耶稣像稿本油画,绣意大利皇后像稿本铅画,皆本于摄影。影因光异,光因色异,执一色貌之而不肖,潜心默会,乃合二三色空于一针,肖焉,旋悟虽七色可合和也,分析之虽百数十色亦合而和也,故曰:色之用无定也。”这段话说明西方油画、铅画、摄影因受光不同,产生明暗变化,仅用一种色线表现达不到仿真效果。于是沈寿潜心研究,用几种色线合并于一针来润色调绣,丰富了色彩的表现力。并进一步说明颜色的使用必须和谐统一,灵活多变。

  仿真绣形成了独具魅力的艺术效果,开创了刺绣艺术新的领域,在刺绣史上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艺术成果。之后,沈寿创办了闻明遐迩的南通女工传习所,使沈绣艺术在南通得以继承和发展。

相关文章

哈尔滨百姓网推广链接[一]
哈尔滨百姓网推广链接[二]
关于我们 | 广告投放 | 用户帮助 | 用户注册 | 留言反馈 | 网站建设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Reserved 2008-2009 0451bx.cn 哈尔滨百姓网 版权所有
黑ICP备08101926号  我要啦免费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