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银丝工艺面临后继乏人困境

发布:2011-10-30 20:27:04  来源:哈尔滨百姓网-收集整理  浏览次  编辑:佚名

  成都是我国银丝工艺品的传统产区。成都银丝工艺迄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战国时期出土的银器已具有较高的艺术水准。明清时期,成都的金银花丝大量使用“堆丝、填丝、垒丝、炭丝、錾刻”等工艺,逐步形成了鲜明的地方特色。新中国成立后直至上世纪90年代初,其银丝制品都是省、市外贸出口创汇主要工艺品之一。而由于近年来的低迷,现在的成都银花丝工艺品,正面临着重新开拓国内外市场的重任。

  近日记者走访了专门从事金银丝工艺品制作的成都金银制品厂,该厂厂长田渝的办公桌上最起眼的,也正是一幅银丝画——大熊猫。谈起成都银丝工艺的发展,他的脸上既有自豪又有凝重。他向记者介绍成都银丝工艺的辉煌历史时,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他说,新中国成立后,在以黄旭川、王吉树、陈荣鑫、姚家贵、张永昌等为代表的老艺人的带领下,挖掘恢复了传统的平填花丝技艺,制作产品的银丝最细的仅有人的发丝一半,银丝工艺品出口多国,获得了不少国际奖项。当时的产品通过北京工艺美术公司外销,生意挺红火。但是随着市场的发展,近年来的银丝工艺制品市场却逐渐萎缩,很多人对这门传统工艺不了解,不知道它的欣赏价值和收藏价值。

  谈起银花丝工艺人才,田渝有些感慨。“要培养一名银丝工艺技术工人,需花费两三年时间才能掌握基本技艺,独立完成则需要五六年。由于其制品属高档工艺品,全部采用手工制作,周期长,市场容量小,经济效益差,企业招用学徒工也十分困难。随着老艺人及第二、三代技工相继退休,中青年技工留下的也不多。现在只有20多个工人能制作银花丝工艺品,而原来成都仅有的四位银花丝工艺大师,一位已不搞本行,另两人退休在家。干这一行很辛苦,比如,有些工序不能有风,需要在紧闭门窗的房间里进行高强度的高温作业,热得人汗流浃背。另外,制作工序太复杂,做成一件成品少则两三天,多则需要一两个月。现在很少有年轻人愿意干这又累又不挣钱的事。”

  虽然银丝工艺面临着后继乏人的困境,但对未来,田渝还是充满了信心。“现在做一件艺术品不能像过去一样,几十年都一个样,那样是会被市场淘汰的。我们现在已经着手进行银丝花工艺的改进,包括设计图案的翻新,制作工艺的革新,在国内、国外加强对银丝花工艺品的推广。其目的都在于重新开拓银丝花工艺品原来的市场,使它能创造出更好的经济效益,吸引更多的年轻人,使成都银丝花工艺得以传承下去。”

相关文章

哈尔滨百姓网推广链接[一]
哈尔滨百姓网推广链接[二]
关于我们 | 广告投放 | 用户帮助 | 用户注册 | 留言反馈 | 网站建设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Reserved 2008-2009 0451bx.cn 哈尔滨百姓网 版权所有
黑ICP备08101926号  我要啦免费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