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笔之余聊竹刻

发布:2011-10-30 19:58:17  来源:哈尔滨百姓网-收集整理  浏览次  编辑:佚名
艺术走向市场以后,各种艺术品都很活跃,在市场竞争中充分得到广大爱好者和收藏界的检阅、品赏、评论,并重新获得了相应的价值定位。以竹刻艺术而论,流传在民间的各个历史时期的作品,以往大多和书画——样作为文人之间相互交流,朋友之间往来赠送的礼品。有些好作品甚至在地摊不流通,在人们眼里不属高贵之物。如今人们的艺术思想、价值观念大有转变,一些高质量的竹刻作品一旦进入国际性拍卖大市场,便经常有几十万甚至几百万元的成交记录。2005年5月30日的香港佳土得拍卖会上,一件清代竹刻名家顾珏的竹刻笔筒,经过一番竞争,成交价达1045万港币。这也许是中国竹刻史上至今市价最高的。但不一定就是质量最好的。北京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台北故宫博物院、香港艺术馆等海内外重要的文物收藏单位中收藏的一些竹刻,更是无价之宝。中国竹刻真正让人认识还只是初步,但这些市场现象,就已体现了中国竹刻艺术在文化领域所处的地位。
  以往,竹刻艺术一直局限于清苦的文人圈内赏玩,人们称之为冷门艺术。在封建时代,人们都懂得金玉之贵,藏金玉者为富贵,认为竹木低廉,玩竹木器者清贫也。衡量艺术品的价值偏向于材质,其实这是一种文化落后的旧观念。如今人们的文化水平、艺术修养普遍提高,思想观念也随之大大改变,目光已注重于艺术品的知识含量,并与经济价值联系起来。当今的中国画,如傅抱石、陆俨少等人的作品,市价少则几十万,多则几百万、上千万元。他们的艺术是表现在一胖缴系模梢运抵奖绕渌帐踉靥甯郏浼鄹呷谟诨娴暮俊U庵帜谠诩壑凳翟谑欠⒐馍亮恋慕鹩袼豢杀饶獾摹?br />   有人问,竹刻艺术品的价值何在?其实竹刻有多种不同形式,其价值也各有不同,比如留青竹刻已有千年历史,长期以来和中国书画关系密切,它是以中国书画为基础,在竹皮上进行的再创造。它有浮雕的外形,也有浅刻的刀痕,更不失书画的笔墨韵味和构图格局。竹皮、竹肌的不同颜色,随着时间的延续,色差将会更大,立体感更强,层次更丰富,视觉就更美好。高水平的作品自然使人百看不厌、爱不释手。但留青竹刻要达到高水平,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刻者除了刀内功,更要刀外功。刀内功即为熟练的操刀术;刀外功那就是刻者的艺术修养了。留青竹刻如果没有高水准的画稿基础,刻技再好也很难制作出高档次的作品;若画稿很好,但不是高手刻制,同样难以获得高水平作品。这和舞台艺术的剧本与演技有异曲同工之妙,高水平的作品必须是两者结合。故书画是留青刻者的必修课,书画知识越深,刻出作品水准越高。演员不一定要自己写剧本,留青刻者也不要勉强自创画稿,能者当然更好。
  也有人问,竹刻艺术品能保存多久?这与保管方法有密切关系,各类艺术品都有它的特性,必须采取不同的方法。比如画纸怕水,更不能近火,必须远离;陶瓷、紫砂最怕硬物碰撞,必须轻放;竹刻不要阳光直射、烈风劲吹,必须回避。竹刻艺术品只要妥善保管,便能长期收藏,最终成为珍贵的历史文物。日本正仓院收藏的中国唐代留青竹刻(尺八)至今已近千年历史,仍完好无损是为例证。
  当今我国竹刻的地域分布较以往密集而扩大,已不仅限于南方产竹区,北方也有一些爱好者从南方取得竹材操刀刻竹。有些虽称不上刻竹明星,但他们却像星星之火那样点燃在全国各地,为中国竹刻艺术增添了不少人气。当今,竹刻的形式也是丰富多彩,从门面装饰至墙壁挂件;从书斋案头至博古陈列,这一切能为人们的文化生活增添无尽的乐趣。在品赏作品中,可以看出竹刻家们充分发挥了各自的智慧,掌握了各种不同的雕刻技法。付出了艰辛的劳动,有些作品已超越了前人,有较大的创新,这是可喜的。
  当前整个中国竹刻界总的形势很好,但也有不足之处。在茫茫书海中,仅寥寥数册竹刻专集,且大都为作品图录,市场上还缺乏具有教学意义的工具书。现有书本的图录中,虽一些作品能作为爱好者们学刻的范本,但也成为一些惟利是图者的仿冒样品,自然市场上出现了假冒伪劣作品。这些假冒伪劣作品生产快、数量多、价格低、市场销售旺,而且大批流向境外,有些甚至进入了大型拍卖会,造成严重误导。假冒伪劣作品的旺销,说明了竹刻爱好者之众,同时也不乏追求名人作品的心理,品赏眼力有待提高问题。从市场上的竹刻作品来看,假冒的一般是劣质的,离以假乱真距离甚远,作品无需本人鉴定,常玩竹刻者便能一目了然。故在一定的场合是经不起考验的。即使有人利用商业炒作也是暂时的。它好比一块砖,可以利用外力将它抛向空中,但因为没有自身的能量,最终还是会掉下来。在此,希望广大竹刻收藏爱好者首先要多看,见识各类作品;多问,向行家请教;多听,听取各方评议,从中悟出道聪多对比,在提高认识的基础上与同类作品比较,辨别能力自会提高。
  艺术市场需要艺术品来充实,艺术家们面临的任务是必须更加致力于技艺的研究、探索、提高,创出新作品、新水平,为艺术品增添新的色彩。与此同时,竹刻家们出刻创作,有能力者还必须把实践经验加以总结、提炼、论证,写出科学的理论,编出系统、具体的教科书,使广大爱好刻竹的人能获得正规的学习辅导教材,为能壮大竹刻队伍、振兴中国竹刻作出正确的导向。

分享到:

相关文章

哈尔滨百姓网推广链接[一]
哈尔滨百姓网推广链接[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