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造像的发式特点

发布:2009-12-23 16:00:02  来源:宾县百姓网-收集整理  浏览次  编辑:佚名
  佛教造像中佛与菩萨的发式因受到各个时期审美标准的影响,也表现了不同的风格。但主流的髻式还是流传了数千年的高髻华。当佛教造像随佛教艺术传入中国时,造像人物的发式更多地表现出印度犍陀罗艺术风格,头顶圆形耸立的高髻。因为印度古代妇女发髻多为波形或螺旋形,髻冠"束发加冠"均为高髻,多为皇家贵族所用,并饰以众多宝物,华丽奇艳。这种发式随着佛教造像艺术的出现迅速流传,佛祖与菩萨的发式是以印度王子头有肉髻的样式来雕造的。

铜佛发式
  《魏书·释老志》说 :“太安初(455年),有师子国胡沙门邪奢遗多、浮难提等五人,奉佛象三到京都,皆云备历西域诸国,见佛影迹及肉髻。外国诸王,咸遣工匠摹写其容,莫能及难提所造者。”说的是北魏的云冈石佛头顶肉髻,其式样与风格均仿效犍陀罗石刻之迹。当时《新唐书》也记载 :“天竺王,大臣皆披锦,为螺髻于顶,余发剪使卷。”后沿用于犍陀罗佛教艺术并传到中国。

唐代龙门石窟佛头发型
  唐宣宗时,从西南进入中原的使节梳高髻,戴璎珞,当时这种高髻华的形式因与雕刻、壁画中常见的菩萨发式十分相似而被中原人称为菩萨。本是美发形式的一种,印度风俗中男女多用美丽的花朵贯穿起来,饰于发上或全身,称之“华”。佛教中菩萨像多用宝物制作华以为庄严之具。《守护国界经》:“以种种宝,用作华,而为庄严”。当时舞女们还在佛陀诞生的那天模仿佛与菩萨飞降人间时的情形载歌载舞,她们身穿短衣,梳华,轻歌曼舞,此习俗至明代仍有流传。

相关文章

哈尔滨百姓网推广链接[一]
哈尔滨百姓网推广链接[二]
关于我们 | 广告投放 | 用户帮助 | 用户注册 | 留言反馈 | 网站建设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Reserved 2008-2009 0451bx.cn 哈尔滨百姓网 版权所有
黑ICP备08101926号  我要啦免费统计